一、项目背景和思路全国配资炒股门户
(一)项目背景
紧扣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以“携玉文化之力,助河溪农水产‘出圈’”为核心,依托“数字赋能+文化驱动+产业联动”三维路径,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通过数智技术创新地域文化表达、赋能农产推广,在服务乡村发展中培育学生“专业报国、服务基层”的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进驻河溪镇人民政府座谈
(二)案例思路
思政锚点:从“课堂理论”到“田间实践”
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单向灌输”模式,以河溪镇农产推广难题、文化传承需求为实践载体,让学生在“调研-创意-落地”全流程中,直观感受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将“家国情怀”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实现“做中学、悟中育”。
技术赋能:从“工具应用”到“价值创造”
聚焦数智技术与专业优势结合,将AI设计、动态墙绘、虚拟直播等数字工具作为“文化转化”与“产业赋能”的桥梁,既帮助学生提升网络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又通过“科技+文化”的创新组合,为河溪镇农产打造差异化品牌、为非遗文化注入年轻活力。
文化纽带:从“资源挖掘”到“IP活化”
深度挖掘河溪镇“厝角头”建筑文化、玉文化等地域符号,将其转化为可传播、可落地的IP形象与艺术作品,构建“农产+文化”的复合价值体系,让学生在文化传承中理解“地域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树立“保护中创新、传承中发展”的文化自觉。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前期:精准调研,锚定“文化+产业”双需求
1、系统化调研,理清资源家底
团队在指导老师郑岳娜、陈晓燕带领下,通过“三方访谈+数据支撑”开展调研:
(1)访谈镇委、居委负责人,明确河溪镇“以农水产业为主、文化传播薄弱”的发展现状,锁定姜薯、白玉甘蔗、阳光玫瑰葡萄等6类特色农产的推广需求;
图为团队在葡萄园进行调研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河溪镇镇委、居委负责人
(2)走访党群服务中心、地方博物馆,挖掘“厝角头”建筑纹样、玉文化历史等地域符号,梳理出“文化IP缺失、农产无辨识度”的核心问题;
(3)结合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同类农产的品牌传播路径,为后续数智创意明确方向,形成《河溪镇“文化+产业”赋能需求报告》。
2、技术与思政前置培训,筑牢实践基础
开展为期2周的专项培训,覆盖两大核心模块:
数智技术模块:邀请影视动画、数字艺术专业教师、行业专家讲解AI形象设计、动态墙绘技术(数字软件分层设计、交互效果实现)、虚拟直播运营,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工具;
思政与文化模块:解读“百千万工程”政策内涵、潮汕玉文化传承价值,组织“如何用专业服务乡村”主题研讨,明确“技术服务于需求、创意扎根于文化”的实践原则,避免“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主义。
(二)中期:数智转化,打造“IP+场景”双载体
1、文化IP创新:让“玉文化”走进农产品牌
跨界研习,提炼文化内核:专程赴揭阳阳美玉都,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阳美翡翠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洪荣辉、工艺美术大师张炳光、郑少华指导下,系统学习玉文化历史、玉雕纹样寓意,提炼出“温润、坚韧、精致”的玉文化核心特质,为IP设计奠定文化基础。
图为郑岳娜老师带领学生李嘉洵与玉雕大师张炳光对农产品玉IP方案优化研讨
IP形象开发,链接农产特性:基于河溪农产特点与玉文化元素,设计“露行者”系列IP:以“水滴拟人化”为基础造型,融入玉雕纹样,并为每类农产匹配专属视觉符号,形成“辨识度高、文化感强”的品牌形象体系。同步完成 IP 形象模型及产品外观专利申报,为当地留下可持续使用的知识产权资产。
图为露行者IP形象
2、数智艺术落地:让“静态文化”变为“动态场景”
动态墙绘:打造村口“网红宣传屏”,针对河溪社区进村主干道墙绘老旧问题,团队突破传统静态表现形式。用数字软件设计分层画面,将“露行者”IP、“厝角头”纹样、农产元素与党建主题融合,通过“夜光材料+动态效果技术”,实现“白天展文化风貌,夜晚显交互趣味”的双重视效;
图为扫码即可观看绘画中的动画
绘制过程中邀请当地村民、青少年参与填色,同步讲解墙绘中的文化符号与农产故事,让墙绘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文化传播课堂”,最终完成138平方米动态墙绘,成为社区新地标。
直播与宣传片:拓宽农产推广渠道。围绕阳光玫瑰葡萄预售,打造“IP+实景”传播矩阵。制作“露行者”IP动画宣传片,展现河溪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在镇政府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投放,累计播放量超1.2万次;
开展2场“虚拟IP+实景”直播,由“露行者”IP虚拟主播与学生真实主播搭档,在葡萄园实景中讲解葡萄种植过程、玉文化IP设计理念,设置“IP周边抽奖”“限时购优惠”互动环节,吸引2000余人次观看,带动葡萄预售量增长30%,曝光量提升150%。
图为露行者IP形象运用到葡萄园宣传片和直播带货中
通过前期调研分析得出:77%的河溪的青少年对于潮汕IP形象文创产品和对潮汕玉文化都不太了解。因此团队与团河溪镇委在河溪镇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玉文化+数智创意”公益课,覆盖60余名当地青少年。
图为河溪镇青少年对潮汕IP文创产品与对潮汕玉文化的了解程度
文化认知环节:用潮汕话+普通话双语讲解玉文化历史、“厝角头”建筑寓意,播放团队拍摄的系列短视频,激发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兴趣;
数智实践环节:指导青少年用手绘板、AI工具设计“迷你露行者”IP、绘制玉文化主题插画,用3D打印笔制作简易玉雕模型,让青少年在技术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图为陈晓燕老师指导党群服务中心的孩子开展人工智能课程
思政融入环节:通过“玉匠精神与奋斗精神”讨论,引导青少年理解“专注、坚持”的价值,将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结合,课程满意度达98%。
(三)后期:长效衔接,巩固“成果+机制”双落地
成果交付与培训:向河溪镇政府、农业合作社交付“露行者”IP源文件、墙绘维护手册、直播运营指南,并为当地农户开展1场“IP使用与短视频宣传”培训,指导农户用IP素材制作朋友圈宣传图、抖音短视频,确保数智成果“留得住、用得好”。
复盘总结与思政内化:组织团队开展“实践复盘会”,结合农户反馈、销售数据、文化传播效果,梳理“技术应用中的不足”“文化转化的关键点”;同步撰写《我的河溪实践日记》,挑选12篇优秀日记在学校官网“思政专栏”发布,让学生在反思中深化对“乡村振兴”“专业价值”的认知。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主要成效
1、思政育人成效:学生素养“全方位提升”
思想认知深化:实践后问卷调查显示,96%的学生表示“更理解乡村振兴的紧迫性与重要性”,90%认为“通过服务基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较实践前提升45%。
专业与技术能力提升:学生熟练掌握AI设计、动态墙绘、虚拟直播等技能,“露行者”等IP形象落地使用,并成功申请了产品外观专利。
2、乡村赋能成效:河溪发展“多维度突破”
产业升级:农产“出圈”有了品牌支撑。阳光玫瑰葡萄通过IP直播与宣传片,预售量增长30%,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文化活化:地域符号“活”起来。动态墙绘成为河溪镇“文旅打卡点”,相关短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累计曝光超5万次;玉文化公益课覆盖的60余名青少年中,20人参与后续“河溪文化小使者”志愿活动,主动向游客讲解“厝角头”与农产品IP形象的故事,文化传承活力显著增强。
3、社会影响成效:校地合作“树起示范”
项目获学习强国、南方+、中国教育在线、大学生云报、中国基层网等20多家媒体报道。
图为团队项目的媒体报道
图为河溪镇人民政府为团队颁奖现场
(二)核心经验
“需求导向”是思政实践的根基
团队始终以乡村真实需求为出发点,避免“自导自演”的形式主义。无论是针对农产推广设计IP,还是为文化传承开发课程,均紧扣河溪镇“产业弱、文化散”的痛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思政教育自然融入实践全过程。
“技术+文化”是赋能乡村的关键
数智技术需与地域文化深度结合,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团队没有简单套用通用IP模板,而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玉文化、“厝角头”元素融入设计,既让技术“有温度”,又让文化“可传播”,为乡村打造“别人学不来”的特色品牌。
“长效机制”是成果延续的保障
通过专利申报、成果培训、校地签约,将短期实践转化为长期合作,避免“一阵风”式帮扶。让当地掌握IP运营、技术应用的方法,才能确保数智赋能的效果持续发挥,也让思政实践的价值从“一次服务”延伸为“长期共建”。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深化数智技术应用,提升赋能精准度
针对“IP传播场景单一”问题,开发“露行者”IP数字藏品、AR互动小程序,用户扫描农产包装即可观看玉文化动画、了解种植故事,进一步提升农产的科技感与趣味性;
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协助当地合作社分析直播流量数据、消费者偏好,优化农产种植结构与推广策略,培养学生“数据驱动决策”的思维能力。
(二)拓展文化转化维度,丰富思政载体
围绕河溪镇玉文化、民俗故事,开发“数智潮绘”系列短视频课程(如《玉雕纹样的故事》《厝角头里的潮汕智慧》),在学校思政课堂与河溪镇“乡村振兴学堂”同步投放,实现“文化传承+思政教育”的双向覆盖;
组织“河溪文化创意大赛”,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农产包装设计、文化主题墙绘方案,邀请当地农户担任评委,让思政实践从“团队行动”变为“全员参与”。
(三)完善校地协同机制,扩大示范效应
与河溪镇共建“数智文创工作室”,定期派驻学生团队开展IP更新、直播运营、课程开发等工作,同时吸纳当地青年加入,培养“本土数智人才”,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
团队后续会继续总结“河溪经验”,形成《高校数智赋能乡村振兴思政实践操作手册》,通过“高校乡村振兴论坛”“实践成果展”等平台推广,带动更多高校参与“数智+文化”的乡村振兴实践,让思政教育的田间课堂”惠及更多地区。
【频道编辑】李晓霞 陈海燕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大学生云报
全国配资炒股门户
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