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8月18日-8月19日)网络配资股票行情,华南理工大学“鲤行绿创”攻坚队一行十人奔赴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冲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环境与能源学院学生组成的团队,在负责人张卓钰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当地小学生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环保科普课程,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群众,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精心筹备:专业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活动初期,团队在辅导员老师的协助下,与冲蒌镇团委成功建立结对关系。在深入了解当地需求的基础上,团队成员精心策划了八门环保主题课程,涵盖净水实验、垃圾分类、疾病预防、手工制作、互动游戏等多个模块。“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知识和趣味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环保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张卓钰在介绍活动初衷时表示。
为确保活动质量,团队提前进行了周密分工,从物资筹备、课程设计到现场教学、影像记录等环节都责任到人。实践前一天,全体成员提前抵达冲蒌镇,立即投入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队员们亲自前往田间地头,采集实验所需的细砂、石子和泥水等材料,并在驻地清洗砂石,组装分层过滤装置。“当我们看到浑浊的泥水经过过滤变得清澈时,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振奋,这也让我们对第二天的课程充满了信心。”队员李婧杨回忆道。
图为小队成员在田间收集实验材料
图为小队成员做预实验验证装置效果
精彩实践:知识与趣味的巧妙结合
首日活动中,“魔法净水工”实验课程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张卓钰现场演示简易过滤装置的组装与过滤过程,水质的变化令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在实践操作环节,各小组纷纷动手组装装置、开展过滤实验,团队成员则从旁指导,引导孩子们理解控制变量与对照组的科学意义。“原来污水可以变得这么干净!”一位小朋友在实验成功后兴奋地说道。
图为小队成员演示过滤装置的组装
图为孩子们亲手做过滤实验
下午的课程同样精彩纷呈。欧登高娃主讲的垃圾分类科普课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帮助孩子们掌握分类知识;李婧杨组织的“小鲤鱼净化记”角色扮演课,则让孩子们通过沉浸式剧情体验污水净化的全过程。课程还穿插播放了污水处理厂的科普动画视频,这种寓教于教的方式深受孩子们喜爱。“我最喜欢小鲤鱼的故事,很好玩,也学到了怎么保护水资源。”参与课程的小学生表示。
当晚,团队成员立即召开总结会议,针对第二天的课程进行优化调整。“我们根据第一天的授课情况和孩子们的反响,对课程内容和形式都做了一些调整,希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张卓钰介绍道。
图为小队成员讲解垃圾分类科普课
图为小队成员组织角色扮演课
创新拓展:环保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次日活动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环保教育的形式与内涵。黄日媚主持的废纸箱改造手工课上,孩子们以小组形式用废旧纸箱制作分类垃圾桶,并绘制各种垃圾图标。“通过手工制作,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变废为宝,更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黄日媚表示。
图为小队成员演示手工制作过程
图为孩子们做手工
图为孩子们的手工成果
在基孔肯亚热预防科普环节,张卓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疾病预防知识,并通过问答互动强化学习效果。随后的环保律动舞蹈课将环保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配以动感音乐和简单动作,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图为基孔肯雅热预防讲座
图为小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跳环保律动舞蹈
下午的环保知识游戏课将活动推向高潮。“垃圾分类扔沙包”和“环保知识拿瓶盖往返跑”两个游戏环节,既考验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良好的环保知识储备和团队合作意识。“这些游戏太好玩了,我还想再玩一次!”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兴奋地说。
图为垃圾分类扔沙包游戏
图为环保知识拿瓶盖往返跑游戏
成效显著:实践与成长的双向收获
活动结束时,团队为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精美的礼品,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团队成员最好的回报。冲蒌镇团委负责人苏志信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华南理工大学学子们开展的环保科普活动内容扎实、形式新颖,既贴合儿童认知水平,又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为冲蒌镇青少年环保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提升了组织协调、课程设计和团队协作能力,更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体会到‘知行合一’的意义。”张卓钰表示,“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与形式,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专业特色与实践创新的结合。其中,“小鲤鱼净化记”角色扮演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张卓钰在深圳市光明区深水光明水质净化厂的实习经历,成功实现了专业知识向科普教育的转化。“我们将继续探索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径,让更多人在趣味中学习环保知识,在实践中提升环保意识。”团队指导老师表示。
图为实践结束时集体合影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冲蒌镇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环保课程,也为华南理工大学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关注乡村环保教育,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供稿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频道编辑】周丽娜 陈海燕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网络配资股票行情
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